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产业配资指数平台,AI人才争夺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,这场人才争夺战已超出传统边界,延伸至即将到来的202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市场。
近日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51job发布《2026届校招市场AI人才需求报告》。数据显示,近60%的高科技企业已将AI人才纳入核心招聘目标,其创新驱动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对AI人才的刚性需求,远超金融业(40.1%)和专业服务业(26.7%)。餐饮/酒店/旅游业核心岗位以人工服务为主,多数企业更倾向于维持现有服务模式,对AI人才吸纳能力相对有限。
从AI人才需求量来看,65.8%的企业招聘AI相关应届生5人以内,招聘规模在5-20人的企业共占比27.1%,另有7.1%的企业招聘AI相关应届生人数超过20人。多数企业对AI人才的需求仍处于培育和试点阶段,部分头部科技企业和数字化转型领先的传统企业已开始规模化布局AI人才储备,以应对未来业务发展需求。
AI正在重构应届生岗位图谱,技术含金量决定需求弹性。调查显示,近六成企业对AI技术研发类岗位应届生需求有所增长,35.6%的企业对技术支持类岗位应届生需求有所上升,而20.3%的企业缩减基础客服等标准化或重复性岗位应届生编制。
大模型浪潮下,AI技术研发类岗位薪酬中位值较高。数据显示:大模型算法工程师以24760元/月的中位薪酬领跑,深度学习工程师(24466元/月)和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(24378元/月)紧随其后;多模态算法工程师、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、机器学习工程师、推荐算法工程师薪酬中位值均超过23000元/月;支持性岗位如AI测试工程师(13621元/月)和AI数据训练师(8513元/月)与核心技术岗位的薪资存在显著差距,凸显行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倾斜。
整体来看,当前的 AI岗位校招市场正呈现出“需求稳增、结构优化、薪酬分化”的三大特征。随着AI技术深入产业,企业对高素质、高潜力的AI应届生需求将持续增长,具备扎实算法基础和项目经验的人才将成为最大赢家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banquan@yicai.com 文章作者一财产经
相关阅读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持续蓬勃发展,现有人工智能企业2200余家,企业创新能力活跃,产业生态健全,产业规模稳步增长。
32 08-13 13:50在这股AI革命浪潮下,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如何凭借其独特优势助力中国金融AI的发展,并在全球金融科技竞赛中巩固自身地位呢?
22 08-12 15:15浙江还同步推出三大保障举措:建设“平台+产业”综合服务站,选配人工智能辅导员,搭建一批合作对接平台,助力企业运用AI技术挖掘新商机。
18 08-05 11:16科思科技、东杰智能20%涨停,山河智能、能科科技等涨停,万里马、阳光诺和等涨超10%。
117 08-04 10:32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配资指数平台,涵盖智能驾驶、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,共有31个项目签约,投资额超过150亿元。
73 07-28 22:2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